Loading
0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公示

一、项目名称

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二、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名意见

在我国长期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巨大压力,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城市生态服务需求的形势下。该项目针对城镇绿地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城市生态系统效用难以发挥,建设管养理念技术落后导致绿地建设生态化水平低下、管养消耗浪费严重等问题,以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为主题,集中了全国风景园林界权威的25家高校、科研与规划设计院所,投入428位科研人员,研究资金7258万元,进行了广泛、前沿、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完成综合示范工程6项。该项目研究成果提升了我国城镇绿地规划的科学技术水平。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1.城镇绿地生态规划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生态绿地网络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和城市规划原理,从信息采集、分析评价、动态模拟、决策支持四个方面集成创新了城市绿地规划的信息化综合支撑技术和城镇绿地生态网络构建、评价与优化技术,有效提升了我国城镇绿地规划的精准化、动态化、综合化科学技术水平。

(1)形成了基于标准化和精确化的城镇绿地生态信息快速获取关键技术,包括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多点-多源数据采集和多维空间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城镇绿地时空信息快速、实时获取与更新关键技术,构建了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于一体的城镇绿地生态价值综合评估与管理信息系统。

(2)形成了城镇绿地生态空间扩展动态模拟预测技术,识别了影响城市绿地扩展的智能体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城市绿地时间和空间配置规则。

(3)形成了城镇绿地生态网络优化与空间增效技术,提出了城镇绿地生态网络的分析评价技术、城镇绿地生态网络模式与优化构建技术、城镇绿地生态网络的空间增效与构建技术;开发了城镇绿地生态网络管理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

(4)首次构建了完整的郊野公园规划技术体系,对于改善我国城镇生态环境、丰富人民群众游憩活动类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2.城镇绿地生态建设

基于生态学、气候学、植物学、水土保持学等基础理论,从全国树种区划、近自然绿地营建、缺水型地区绿地营建、特殊立地条件绿地营建等方面集成创新了城镇绿地的生态化营建、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和综合技术体系,有效提升了我国城镇绿地建设的生态化、集约化、高效化科学技术水平。

(1)形成了城镇绿地园林树种区划研究技术,实现了植被类型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带性变化的平面化表达;对部分重要植被区域分界线作出一定调整,主要包括北亚热带植被区域北界北移、北暖温带与南暖温带在胶东半岛界线变化,对城镇园林建设更具现实指导性。

(2)首次完整构建了城镇近自然绿地营建的基础理论,并进行了示范实践,提出了近自然植物及群落的评价和筛选技术,集成创新了植物快速培育技术、近自然植物群落构建技术2项新技术,形成了近自然绿地营建的关键技术体系,为我国城镇绿地建设生态化水平的提升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技术框架。

(3)首次完整提出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园林植物和群落筛选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集成创新了包括节水型城镇绿地植被营建技术,为我国缺水型城镇绿地营建提供了从苗木选育、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较为完整的理论技术框架。

(4)提出了富营养化湖泊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筛选出能力强的净化氮磷的水生植物群落,首次探讨了酸雨与富营养化复合胁迫对部分水生植物生理过程及氮素吸收能力的影响机理,湖滨植被缓冲带净化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的作用机理,表现为杨麦间作系统显著降低土壤淋溶水量及氮磷随淋溶水的流失量,减少氮磷随浅层地下水的迁移,有效减轻施肥引起的氮磷面源污染。

3.城镇绿地生态管控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城镇密集区域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缺水型绿地管养集成创新了绿地管理养护精准化的基础理论和综合技术,有效提升了我国城镇绿地低碳、节约管养、安全与防灾预警的科学技术水平。

(1)面向智慧管理和绿地健康,针对大面积快速建设导致的绿地管理、群落调控和病虫害预警防控等普遍问题,开展了立体化生态管控探索,建立了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系统技术平台,首次系统构建了全国性城市绿地有害生物预警信息共享系统、全国园林病虫害查询系统、城区新建绿地有害生物信息查询系统和城市绿地外来有害生物预警系统,建立了基于绿量的城镇绿地植物群落密度模型,提出了城镇绿地建设后评估的基本方法,其中网格化管理、病虫害预警防控在上海地区进行成功实践,取得了极其显著的社会生态效益。

(2)集成创新城镇密集区域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技术、生态绿地游憩与自然生态功能协调关键技术,支撑了我国城镇密集地区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3)集成创新了包括节水型城镇绿地植被管护技术、城镇绿地(综合)节水技术、城镇绿地雨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技术3项新技术,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型城镇绿地管理养护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技术框架。

四、客观评价

该项目围绕城镇绿地生态规划、建设、管控三个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实践应用,完成解决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和理论问题,做出了前瞻性、突破性的研究创新与应用引领,实现了城镇绿地生态发展的标准化、网络化、精准化,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绿地信息数据获取的“大数据”、“精准化”;与城镇发展互动的生态绿地空间结构网络化与优化;生态化树种选择、节树、节地等;绿地生态修复;生态绿地现代化智慧管理;以及上述各方面研究的综合技术示范。

研究成果为新时期以生态发展、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的城镇生态绿地建设,从评价、规划、建设到管理、维护、运营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极具前瞻性的关键技术支撑和科学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属于国际前沿,取得的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完成综合示范工程6项、单项技术示范地和试验基地22项,分布在全国11个主要省市,针对不同类型的城镇绿地进行了建设、管理、综合效益评估等示范,显示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培养博士40人、硕士200人,发表科技论文259篇、出版科技专著10(7+3)部共700万字,申请国内专利48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1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5项。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获得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江苏省2009年度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1项。

五、推广应用情况

1.规划方面

(1)运用城镇绿地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优化关键技术建立了上海、无锡、扬州等6处实验基地,並在8个县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继进行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多县市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称号。无锡通过城市绿地集约化与高效化、网络化构建及通过生态背景林控制降低生态修复成本,近三年新增直接经济效益105亿元;在北京、上海、河南、新疆、陕西、山东、湖北、四川、重庆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中的直接应用和推广,取得经济效益141亿元。

(2)在北京以中关村公园为代表的郊野公园建设和平原造林工程,在上海以顾村公园、浦江郊野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大型郊野公园和环城绿带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中,《近自然绿地建设设计导则》和《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导则》及相关研究成果开展规划设计被广泛应用,并受到行业主管部门推广。在重庆以重庆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大型城市绿地建设按照《节水型绿地建设设计导则》的理念和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全面提升了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化水平。在成都青城郊野公园等绿地的建设,充分应用了近自然绿地和郊野公园研究的相关成果,为当地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都江堰规划管理局支持和推广。在新疆以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和乌鲁木齐市植物园的改造为代表、在银川以碧波公园建设为代表、在吴起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公园和大吉沟树木园的建设为代表,充分应用了缺水性绿地营建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有效的节约了绿地建设和养护成本,。在河南全面推广近自然绿地、节水型绿地和郊野公园三个方面的营建关键技术和相关技术导则,引导省内城市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和建设,并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复审和自查过程中推广相关指标要求。在三亚、延安、福州、泉州等开展的城市双修工作中,进自然绿地的建设理念有效指导了城市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巨大对的社会效应和行业示范效应,从技术上有效支撑和推进了我国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

2.建设方面

(1)节约型植物群落构建技术示范应用:针对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不同区域特点,构建了50种节约型植物群落模式,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建立了4块共27公顷的示范地,集成应用节约型城镇绿地研究技术成果。在暖温带示范地建设中应用课题筛选出的华北地区节水植物,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养护耗水较非节水种植设计绿地单位面积年节水能达到8%~10%。在热带、南亚热带示范地,研制成功配套的“用于生活污水净化的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技术,最终达到日处理污水能力0.3t/m2,运行费用0.05元/t,排水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级标准。并在承担的《黄河三角洲槐林基地总体规划》、《北京平原地区百万亩森林建设技术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工程项目中,积极运用节约型城镇绿地建设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2)研究成果为富营养化的湖泊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作用。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提高水体污染治理成效,增加了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环保参与度,促进生态安全的人居环境构建,推进了应用与推广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3.管理方面

(1)项目在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步,拓展并细化了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的事件和部件,提出了适合城镇绿地、林地、湿地管理的网格划分规则,设计了“两级管理、三级处置”管理模式下的城镇绿地网格化管控流程,构建完成上海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系统技术平台,包括上海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系统,上海林地网格化管理系统,上海绿化病虫害监测系统,上海公园、湿地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等,技术集成先进、功能完善、标准化程度高,经一年多试运行,为加强上海城镇绿地网格化管控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技术支撑,尤其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对上海城镇绿地的管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2)城市绿地信息监测是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的基础,项目成果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识别城镇绿地的动态信息,获得各种有价值的城镇绿地间布局上的数据及其变化信息,通过分析加工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绿地规划,为我国城镇绿地监测和更新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全面的技术支撑,提升城镇绿地管理水平。对杭州市域的城镇绿地生态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处理进行应用,示范运行城镇绿地生态综合指数评估信息系统,运行效果良好。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管理与决策评价系统在广东阳江、湖北荆州、河南开封等城市开展了实践应用,转变了园林管理模式,变传统人工管理为数字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建立了城市园林绿化数据库;快速掌握各类园林绿地现状情况,科学分析,辅助决策,提升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实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动态监管。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详见附件

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公示材料

内容来源住建部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